中英
十四行诗
/ shí sì háng shī /
  • 简明
  • 新汉英
  • 现代汉语
  • 1
    十四行诗;商籁诗;(Sonnet)人名;(法)索内;
  • 网络释义
  • 专业释义
  • 1

     sonnet

    维拉内拉和十四行诗(Sonnet)是较为普遍的抒情诗格式。维拉内拉有五个三行段,第一行在第六、第十二行重复;第三行在第九行和第十五行重复,两者又是压韵行。

  • 2

     Sonett

    ---肥虫和双喜在路上 | 第456天十四行诗Sonetto)是……

  • 3

     Petrarchan Sonnet

    注:意大利十四行诗(Italian sonnet)又叫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Petrarchan sonnet),由一个八行诗节和一个六行诗节组成。八行诗节的押韵规则是:abbaabba,六行诗节的押韵规则是:cdecde,或cdccdc,或cdedce。

短语
查看更多
  • 双语例句
  • 原声例句
  • 1
    16世纪初,十四连同其他一些意大利文学形式,由托马斯·怀特引入英格兰。
    The sonnet, along with other Italian forms, was introduced to England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by Sir Thomas Wyatt.
  • 2
    露辛达·布洛德布里奇在卡索斯十四的第四首中惊人地表达了这种强烈的感情。
    There is real intensity as Lucinda Broadbridge strikingly conveys in the fourth of the Casos Sonnets.
  • 3
    作曲家为一首十四谱了曲。
    The composer set a sonnet to music.
查看更多
  • 百科
  • 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又译“商籁体,”为意大利文sonetto,英文Sonnet、法文sonnet的音译。是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最初流行于意大利,彼特拉克的创作使其臻于完美,又称“彼特拉克体”,后传到欧洲各国。 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形式整齐,音韵优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人文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他的诗作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为欧洲资产阶级抒情诗的发展开拓了新路。同时代的意大利诗人和后来其他国家的一些诗人,都曾把彼特拉克的诗作视为十四行诗的典范,竞相仿效。每首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由两段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段三行诗组成,即按四、四、三、三编排。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彼得拉克诗体。每行诗句11个音节,通常用抑扬格。 莎士比亚的诗作,改变了彼特拉克的格式,由三段四行和一副对句组成,即按四、四、四、二编排,每行诗句有10个抑扬格音节。以形象生动、结构巧妙、音乐性强、起承转合自如为特色,常常在最后一副对句中概括内容,点明主题,表达出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和情怀。 普希金创立的“奥涅金诗节”:每一诗节中包含十四个诗行,每一诗行中包含四个轻重格音步,每音步两个音节;这十四个诗行中,有的每行结尾为轻音者,谓之“阴韵”,9个音节(最后一个轻音音节不构成音步);有的每行结尾为重音者谓之“阳韵”,8个音节;阴阳韵变换的规律和诗行间押韵的规律之间又有严格的配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