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
菲氏麂
  • 简明
  • 网络释义
  • 1

     Muntiacus feae

    麂属有赤麂(Muntiacus muntjak vaginalis)[1]、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菲氏麂Muntiacus feae)、罗氏麂(Muntiacus rooseveltorum)、小麂(Muntiacus reevesi)5种;毛冠鹿属仅存毛冠鹿 1种。

  • 百科
  • 菲氏麂

    菲氏麂(学名:Muntiacus feae)是鹿科、麂属动物。体重约20千克,体长约104厘米,肩高约68厘米,臀高约70厘米,尾长约15厘米,耳长约11厘米,后足长约30厘米。体型大小与黑麂或赤麂相当,但前颌骨后缘在鼻骨前端1/3处接触。额腺及眶下腺明显。鼻骨的形状为中间长,两侧短,呈倒“V”字形。角的主于甚短,仅比眉叉稍长。额部、耳基及眼后至角基外侧的毛鲜棕色,两侧柄内前侧各有一条约2厘米宽的黑纹。耳缘褐色,内缘白色。体毛一般有3-4个色段。上体呈褐棕色,体侧显得黑暗,四肢近于黑色。腹毛由灰白、棕色和黑色三个色段组成。尾长,尾背黑色,腹面白色,明显有别于赤麂,与黑亮毛色极为相似,所不同的是菲氏亮角干长于角柄,头顶无长的棕色冠毛。 菲氏麂栖息于落叶阔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灌丛间,多单独活动,受惊后常游过溪流逃往彼岸林中隐蔽。以草本植物和灌木的嫩枝叶等为食。分布于缅甸、泰国、中国(不确定)。 (概述图参考来源: )

查看更多